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正式实施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正式实施  
2012-04-11

    今年3月1日,由环境保护部与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发布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正式实施。该指南对车内主要的空气污染物浓度作出了严格的规定,车内空气质量是否达标有了明确的参考标准。

    据了解,车内空气污染的来源主要有三大类:一是新车内的各种配件,比如座椅材料、保温材料、防撞填料、仪表板等;二是汽车内饰件材料,如塑料、纤维纺织、皮革、橡胶等;三是生产中使用的稀释剂、胶水、油漆和涂料等。这些物件所散发出来的有毒气体,其中相当一部分有着较大的致癌性,对人体肝、肾、呼吸系统、造血器官、免疫功能等会造成严重危害,无时无刻不在侵害着消费者的人身安全。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日渐提高,汽车的保有率也在稳步攀升,车内空气质量和大多数百姓息息相关。在我国,由车内空气污染所引起的各种中毒事件和法律纠纷正不断增多。有专家指出,车内空气污染的危害性远大过PM2.5。

    针对这一现状,《指南》明确规定了车内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稀、甲醛、乙醛、丙烯醛8种常见的车内挥发性有机物浓度的限值。主要适用于销售的新汽车,使用中的车辆也可参照使用。

    对于检测方法,标准要求,采样时,规定了在《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和醛酮类物质采样测定方法》规定的环境条件下,受检车辆处于静止状态,车辆门、窗和乘员舱进风口风门均处于关闭状态,发动机和空调等设备不工作。

    纠纷、诉讼将有标准可依

    参与制订该标准的北京理工大学汽车动力性与排放测试国家专业实验室高级试验师高力平告诉记者,制订这项标准主要是因为,近年来由车内空气污染引发的纠纷、诉讼时有发生,有关部门在处理时,由于没有相关标准作为依据,既无法对消费者权益实施有效的保护,也无法约束企业的生产活动。

    2009年11月,环保部和国家质检总局就已联合发布《车内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要求》(征求意见稿)。日前正式发布的《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与两年前发布的征求意见稿所涉及的污染物指标及限值相同,但在标准名称、引用文件等方面有所不同。

    比室内空气标准宽松

    在《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出台前,检测车内空气质量只能参考《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记者注意到,这两个标准所涉及的指标、浓度要求均有所不同。

    两个标准均对苯、甲苯、二甲苯和甲醛4项指标的浓度设定了要求。其中,对于苯和甲醛的浓度要求相同,分别为不超过0.11毫克/立方米和不超过0.10毫克/立方米。而对于甲苯的浓度,车内标准是不超过1.10毫克/立方米,室内标准是不超过0.20毫克/立方米。对于二甲苯,车内标准是不超过1.50毫克/立方米,室内标准是不超过0.20毫克/立方米。

    高力平认为,车内标准比室内标准略为宽松,原因是人们在车内待的时间短,且可以通过打开车窗、开启外循环通风设施等方式引进新鲜空气,相对汽车而言,室内很难通风换气。

    此次出台的车内空气质量标准涉及的指标均为挥发性有机物,而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还涉及温度、湿度等物理参数,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等常规污染物,以及生物性和放射性指标。高力平表示,这主要是因为两个标准所针对的环境、污染源不同。挥发性有机物是车内最主要的污染物,塑料、化纤织物、皮革、粘合剂等都可能成为车内的污染源。

    高力平告诉记者,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在制订时参考了国外的相关标准,但在有些指标限值上还不及欧盟、北美等严格。比如,根据德国制订的车内环境标准,车内甲醛含量不能超过0.08毫克/立方米。我国的标准是不能超过0.10毫克/立方米。

    将对汽车厂商起到指导作用

    由于之前一直没有统一的规范,所以汽车生产厂家在车内空气质量方面的重视程度可谓参差不齐。《指南》的发布,将有利于敦促汽车厂商努力提高生产标准,改善车内空气质量。

    该标准的起草人之一葛蕴珊指出,企业之前应该知道车内空气质量的问题,但是,因为一直没有一个可以遵照的规范,重视的程度不同。现在有了这个规范后,厂家将会重视这个事情。《指南》对于企业来说,将会起到指导作用。

    目前厂商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来提高车内空气质量:一是原材料,二是加工工艺。首先,应尽量选用挥发性少的原材料,保证车辆使用材料的环保性,从根本上减少车内空气污染来源。其次,不同的加工工艺也会影响车内空气质量。有些车内材料是用胶粘的,在加工过程中没有经过烘烤和通风,这会导致挥发性有机物浓度较高。与胶粘相比,焊接工艺能有效减少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挥发。在粘胶过程中增加烘烤和通风环节,可使有害气体在整车装车前尽量挥发。《指南》的发布,有利于敦促汽车生产厂商更加注重车内装饰材料的质量,采用更环保的材料;同时,也有利于敦促汽车厂商努力提高生产标准,改良生产工艺,进而改善车内空气质量。其实,无论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角度来讲,还是从企业自身利益考虑,汽车制造厂商都必须尽快解决车内空气质量问题。否则,有“毒”的汽车必将会被消费者所抛弃。

    参考阅读

    ●澳大利亚 目前,澳大利亚已经把车内环境列为室内环境,在制定健康标准时,把车内环境和办公室、教室等并列。

    ●德国 由德国环保署与德国汽车制造学会联合制定的“德国汽车车内环境标准”相关规定包括:

    (1)汽车本身、装在车内的塑料配件、地毯、车顶毡、沙发等需符合德国“蓝天使”环保标志的要求。

    (2)车内装饰,坐套垫、胶粘剂等装饰材料含有的苯、甲醛、丙酮、二甲苯等必须低于“德国三级车内环保标准”,比如车内甲醛含量不能超过0.08mg/m3。

    (3)汽车销售前还必须经过有毒空气释放期。

    ●韩国 2007年6月5日,韩国建设部颁布了“新规制作汽车的室内空气质量管理标准”,该管理标准规定了新生产车的挥发性污染物排放检测方法和标准。韩国汽车通过高科技自动监测车内空气质量,高档车一般配备AQS空气质量传感器,一旦车外的空气质量超标,AQS会自动切断风门,阻止废气流入车内。

    ●美国 美国环保局要求汽车制造厂所使用的材料必须申报,并必须经过环保部门审查以确保对环境和人体危害程度达到最低点后才能使用,申报者一旦违反规定,将负担巨额的罚款,还要召回产品清理污染,主要负责人甚至会被判刑。

    ●俄罗斯 俄罗斯也在1999年制定并实施了P51206-98号“车辆车内污染物评价标准及方法”的国家标准,以防止汽车驾驶室(车舱)的空气被污染。

    ●日本 日本机动车协会(JAMA)2005年以自主行动计划的形式发布了《小轿车车内空气污染治理指南》,该指南主要目的是减少汽车公司在2005年以后新生产 的汽车中空气污染,同时指南还发布了JAMA建议的测试方法,该限值主要根据日本建设省关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确定。日本汽车厂商针对车内空气污染专门开发了系列附属产品,譬如带除菌功能的新型汽车空调等,在出厂前,还有专人针对“车内味道”进行感官评价。

    温馨提示

    ATS亚泰达信检测拥有先进的检测设备和雄厚的技术能力,可以为您提供专业的车内空气相关检测服务。

 

检测咨询请拨打:020-89209195          传真:020-89209065      客户服务应急电话:18022399778 18924300161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福场路5号富力金禧商务中心2008室  邮编:510220       E-mail:Arthaitesting@163.com

©Copyright 2011 ATS Co. All Rights Reserved

粤公网安备 44010502001011号

粤ICP备11-63754号 | 网站地图 | 保密条款 | 使用条款 | 友情链接 |